新闻动态

北京:知识产权显成效 营商环境再优化

2024年11月10日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已从1.0版本更迭至6.0版本——近年来,北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集中力量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难点堵点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知识产权领域推出66项改革举措,让知识产权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力支撑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不断向前。

  1.0至5.0:改革成效凸显

  从优化营商环境1.0改革到5.0改革,北京市连续3次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知识产权标杆城市”;连续两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得优秀。不仅如此,一系列举措先行先试,一批在改革中涌现的典型案例获得广泛肯定。

  2019年,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启动运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高精尖”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在知识产权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中,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服务模式上先行先试,延伸和下沉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职能,在重点区域尝试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构建市区联动的“1+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格局,将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送到创新主体“家门口”。继经开区分中心、大兴分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后,2023年4月,顺义分中心揭牌运行,石景山、通州、昌平等分中心也在积极筹建中。

  仅2023年上半年,围绕各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各分中心辅导8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预审备案,提供专利预审咨询1000余次,为区域内创新主体高质量专利获得“快保护”提供专业支撑。同时,各分中心受理商标注册、质押、转让等业务2100余件,举办29期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宣讲培训,有效提升区域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运用水平。

  在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获得感方面,北京市也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建立“1+17+N”多层级立体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规范化建设,在为创新主体提供普惠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同时,也为重点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有效支撑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目前,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触角已借助100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深入北京市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十四五”以来,全市区中心、工作站共解答咨询3万余件,定点服务企业1.2万余次,开展培训1600余场,举办宣传活动近1400次,向企业推送专业资讯3.7万余条。

  此外,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移动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检索,探索专利代理监管新模式,构建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新模式……一件件改革创新举措,勾画出北京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改革的有效路径,知识产权确权更高效、保护更严格、服务更便捷,这些变化展现着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氛围,提振了企业来京、在京发展的信心。

  6.0任务:全环节改革深化

  今年4月,北京优化营商环境6.0改革启动,首次把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谋划,围绕商事制度、监管执法、知识产权等5个方面,提出27项任务,共同营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优势。

  “半年以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京津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结合2023年工作要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打造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在10月24日举行的“京津冀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京津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提出共建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首善示范区、先行区的总体目标,展望新时代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崭新图景。

  环北京周边知识产权合作首先开始——北京市推动城市副中心知识产权政策向北三县延伸,出台《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3年工作要点》;共建雄安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签订《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服务雄安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延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张家口市桥东区等四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工作合作协议》,实现“一地认定,五方共认,异地联保”。

  在行政执法方面,北京推动三地行政执法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强化源头治理和跨区域治理。三地海关协同防范侵权商品“口岸漂移”,提升综合成效;三地高质量建设专利行政裁决示范区,开展确权侵权联合口审,首批35名专家入选京津冀专利侵权纠纷技术调查官库;持续建设侵权纠纷检验鉴定联盟,为三地创新主体、司法机关提供专业服务;联合开展电商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咨询200余次,为新领域新业态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北京市持续拓宽专利供给渠道,实施三地专利转化专项行动,累计发布转化项目近3000项;共建“知识产权交易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搭建“互联网+”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发布三地科技成果1000余项。

  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三地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探索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北京建设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集服务咨询、资源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助力三地创新主体“走出去”。天津在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科创中国”知识产权生态产业园试点,推动三地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合理流动。

  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的综合体现。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在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大潮中,期待知识产权不断作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为建设营商环境首善之区贡献力量。